我们集团承建的新校区,那边还比较偏僻,周围没有什么成熟的配套,而且马来西亚这个国家真的很一般,望三思。。。
作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首届中国学生
我想我有义务说说我的大学
客观说说在这里生活一学期的感受
我是一名中医学生,来自中国大陆。
首先。我承认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大都选择马校的原因最初都是因为厦大文凭,不图文凭我们凭什么当小白鼠,我们不可能赌自己的前途,但是现状告诉我,我的选择没错,同时也万分感谢我有一个可以支持我读这所学校的家庭,我家并不富裕,只有父亲上班,工资除去我的学费生活费之后只够基本生活。
说回学校吧
我们的教学体制与国内大学有一小丢丢不同,不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除中医与中文以外其他专业全英文教学。中医第一学期以及最后一年在厦门大学度过,我们拥有和厦门大学本部中医学生一模一样的的待遇,甚至我们宿舍更优于国内学生(可能因为学费高,且在厦门时间不长)我们住单人间,也就是厦大本部博士生才可以申请到的寝室。我们现在的老师也全部是来自厦大本部,我想说如果你否认厦大马校也就是否认厦大了,因为现在暂时所有的老师基本来自厦大本部,我们一个班30多人,比起国内大学少很多,就当是花钱买了小班制的教学,也同时花钱出国学英语,花钱为你高考失力买了一点分数。
就中医来说,作为中国大陆人我很惭愧,我们只有八个中国大陆学生,其他全是马来西亚当地华人,考试最后几名基本是大陆学生,原因有三个吧,一,我们刚刚经过高考的折磨,来到厦大这个没有门禁,万分自由的学校,我们都在释放天性,都在想着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第二,中国教育体制下的我们缺乏自觉性,对于马来同学她们考大学很容易,没有太大压力,再加上有奖学金制度,她们很努力,上厕所都拿着书在背,这恐怕只有高中的我们才有的状态。第三,她们作为华人,对中医很有兴趣,朋友圈她们转发的东西也都有关于中医!
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也说,马校的中医学生优于国内的同学,没有贬低中国学生,我们有实力,但真的没有她们努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自觉的大陆学生也开始反思了,毕竟我们不能给中国学生丢脸呀!
在厦门期间,任何活动老师也是会带上我们一起参加,参加高逼格会议,有茶歇和晚饭时间,这些会议老师带你去当然免费。如果你有才能,你完全可以结识一堆有能力的人!有一大堆资源给你!
对于马校的设施,肯定,一定,绝对没有厦大本部好!你可以读厦大本部你来马校干嘛呀,对吧,况且马校与厦大本部也是各有千秋的,别要求一个新学校太苛刻,就算学校有钱,但是也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啊!
由于厦大马校是中国第一所走出中国的学校,外界关注度很高,自然不会差的,我对我的学校很有自信。
但是真的厦大马校还是蛮有钱的,哈哈哈,因为社会的关注度很高,国家很重视,有马来华人已经向马校捐助了五个亿,不知道是马币还是人民币(马币比人民币值钱)明年也将陆续有国家领导去马校参观!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的体制下,放心,第一所走出去的学校不会差的!欢迎学弟学妹来到马校,欢迎你们来到马校中医系!
明年二月中医系的学生也将全部去到马校,到时候有什么欢迎大家继续问我,乐意为你解答。
但 希望
如果认知不同,请勿乱喷
谢谢
有什么不对 也请提出来 我会虚心接受哒
献给2017届高考生
先摆出个人观点吧。这样一个在郊区建立的大学,很明显前三年是不适合报考的。诸位看那些消费类电子产品,哪个前三代火热?iPhone不也是到了iPhone4才成为一代经典吗。聚集了那么多精英人才,才达到这样的效果。马校有那么多精英人才吗?
这不是说成不成才的问题,而是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可抗力。相对之下,国内的大学生活就比较的平稳。
目前学校还在修bug,校道还在施工,D1一下子就要换掉一百个左右的马桶。普遍存在的课程设计的极其不合理的问题,应该会逐渐减少,但不保证这一届还有没有。
学校施工的噪音还有周边设施的部分完善,估计还要一两年的时间,那时候再报就合适多了。
半年的准备,倾听了众多人的声音,结合自己的体验呈现在你们面前,希望能带你们了解这个世界更多。
真诚,这两字很重要。传递真实的想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高考结束那天晚上,总会有人说不要对答案,也总会有人说对完那些答案之后就高考考砸了。
其实,网上流传的许多答案,并不靠谱。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答案中很多不一致的地方。
而不少题目,都需要在试卷扫描完成之后,经过统一的试改,再进行讨论,最后才有评分细则。
而高考批次线,是按一定比例划定的。
高考结果还未明了,莫多忧心。
在一些网站上,能发现不少咨询能不能上的问题。
有的学校对考生的部分体检项目有要求,不少学生因此被退档。在其他条件符合的情况下,能不能上,读什么专业,是由你们决定的,而不是之前的哪一届学生。
对于大学的院校选择来说,一般下面的几点都要多留意。
经济条件好。经济发达或高速增长的城市,往往能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也往往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教育资源多。北京、天津、长三角、珠三角和武汉等地方都有许多知名院校聚集,无论是开讲座还是学术交流都能享受到很多方便。
城市规模大。人口聚集,服务设施更为完善。人口能够聚集成规模,也说明了一些优势。
社会认可高。很多大学在不同的地区的认可度是不一样的,长三角对江浙沪的高校认可度通常比其他地方的高校高,而珠三角对广东的高校的认可度也通常比其他地方的高。对于今后想发展的地方,如果不是深造等原因,选择发展地认可度更高的高校,能提供很多便利。
简单地说,低分就有它低分的理由。生源的质量,符合学校的定位。
对于那种对马校的各方面都期待的考生来说......真的那么好,也轮不到我们这些学生报考马校了。君不见马校分数线低本部那么多分?毕竟一两个人不知道这个好学校,也不会全部人都不知道。光是厦门大学本部的厦门学生,都可以占完整个招生名额了。
异国他乡,就容易想家。
对于很多留学生,留学的第一个学期都是十分艰难的,时常想家。建议把精力多放在学习上,可以减少一些这方面的情绪。实在想家的,还是健康重要,别给闹出病了。有知友的回答被说政治敏感,具体的我就不说了。
虽然说是颁发同样的毕业证,但有几个人去看过厦大的毕业证是怎么样的?本部是8月份开学,马校是9月份开学。这些在毕业证书上都会注明日期的。所以虽然不标上马来西亚分校,对于懂的人来说还是懂的。而且也不考四六级证书,厦大毕业的会没有四六级?四六级都不过?四六级又不贵为什么只考雅思?HR会怎么想。至少在国内就业来说,还是诸多的不便。
看着学校官网上的介绍,你们可能对学校的人气不是很了解。换个通俗点的例子,比较好理解的吧。
学校开车前往吉隆坡中央车站、吉隆坡双子塔有大约50公里,耗时一个小时左右。去IOI的购物广场是30公里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北京六环到北京市中心的距离是15-20公里左右。北京十余倍于吉隆坡的人口,北京六环都已经被人说是荒凉了。
可想而知,两三个六环之外的马校。而且学校在的地方只是一个村庄,施工前更是一片棕榈林。平常路上真的是门可罗雀,想想多能开阔你的眼界。
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可能有人觉得是热带,一年四季都短袖,挺好的啊。
但虽然是在热带地区,别忘了也是热带雨林地区。十月到来年的三月是雨季,降水频繁。这里的雨一般来去匆匆,忽然之间就下了,但吃顿饭也就停了,过一会儿地就干了。蚊虫之类的很猖獗,到了名副其实的苍蝇季,食堂到处都是苍蝇。这时候,饭堂二楼的密闭空调室是唯一的选择。不然的话,吃饭的时候,抢食就算了,还特别烦!吃个水果果汁掉在地上都能引来一堆蚂蚁,开窗通风的话各种昆虫在宿舍。还有马来西亚的蚊子,有的学生也得了登革热。
而且太阳很狠,不撑伞几分钟就超热了。所以一般情况下,下雨不久后地就干了。如果是室外的车,没开空调坐进去,简直就是在蒸桑拿。难受,想哭。
在宿舍的时候可以开空调,把空调调到二十度左右就可以了,这时候蚊子基本不活动了。缺点就是,电费花的比较多。当然也需要带空调被来,晚上就不会被冷醒了。
天空时常蓝天白云,如果不是逆光,拍照光线很足,效果很好。但也没多清新,毕竟学校附近也是工地,鼻屎还是要挖的。百度搜索雪兰莪州空气质量,一般是介于优和良之间。
马来西亚的污染也不小受周边国家的影响,如果一些森林燃烧、烧芭行动带来的烟霾,更加堪比北京的雾霾。往年的时候,也有严重到停课的情况。
马来西亚多元文化,是个放假很多的国家。比如说,基督教的圣诞节,伊斯兰教的圣纪节,佛教和印度教的浴佛节,这些宗教性节日,雪兰莪州苏丹的生日和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的生日都会放假一天。还有中国的春节、马来人的开斋节、印度人的灯节,这些重大节日也会放假。
但学生并没有享受真正意义上的法定节假日。因为法定节假日里面没上的课,都要找时间补回来,这分明就是调休。如果放假的那天你有很多的课,那要补回来的那些课就好玩了,不少人有早上9点上到晚上9点的经历。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过不过瘾啊!
学校的校历是和本部不一样的,但也是有小学期的。长学期一般15周,短学期一般6周。寒假一般是4周,暑假一般是5周。今年开始就把暑假里面的一些假期挪动学期中放了,每个长学期中间一般都有一周的假期。对于这种伪假期提供的10天假,比国内的9天假多了1天,当然比较的集中了。
学费普遍是2万2马币到2万4马币一年,住宿费是340马币起,出去租也更便宜。食堂一顿饭基本6马币左右,一天的伙食费也要15马币,一个月加上电费省着花也要500马币。一个月700马币是比较正常的,1000马币在校内活的不错了。
如果不经常出去玩的话,四年下来应该三十万左右。据说文商科可以提前修完学分,如果提前修完学分,费用可以降到25万左右。
这个费用,工薪阶层一般能负担的。
马来西亚是个英联邦国家,也运用了英联邦的教育体系。但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还是按中国的标准划分GPA。GPA达到60分以上及格,68分以上颁发学位证,90分以上4.0满分。而英联邦的标准,是40分以上颁发学位证。但40-49分属于三等荣誉学位,50-59分属于二等乙级学位,60-69分属于二等甲级学位,70分以上属于一等学位。
课程压力不大,如果基础好的话,学习强度不大。课不算多,加上雅思一周最多二十五小时,也就是每天五小时。说好听的,就是自由时间很多,可以让学生自己学感兴趣的东西,个性化发展。(其实很多本地学生对商科不感兴趣,只是因为赚钱而已)
还有小班制明显胡扯嘛,对于冷门的专业的确还可以说小班,三四十人。但热门的,一个班六七十人。
虽然中国学生在入学季是主要学生,但是上课完全偏向照顾马来西亚学生嘛!马来西亚学生普遍数学能力不是很好,这么简单的数学还要讲那么久!中国学生在数学、博弈论等科目上的成绩水平比他们高了不少。学校竟然不在中国学生有优势的科目,照顾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帮助中国学生适应新马口音。
碰上口音很重的老师更加可怕,t和d部分,p和b不分。这时候上课都成了一种折磨。还记得那个泰国英语老师的视频吗?里面很多发音都很像!一般是要半年来适应了。这些应该是受马来语的影响,当你们学习马来语的时候就知道了。华人的英语也有些口音,普遍的也只是three读tree。
至于好好学英语方面,还是建议去个native speaker多的国家。新加坡的英语,母语为英语的人难懂到政府都搞了十几年的讲好英语运动了。
而且学校大部分是华人,附近的马来人也普遍不会多少英语,只能做简单的沟通。甚至在学校校车去的乐购,一堆服务员都不会英语,幸亏还有华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英语能有多少提升?
也别太在意口语能力。不少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位的留学生甚至在硅谷工作的工程师,英语口语也很差。所以,如果你见到本部来的老师口语能力不如人意......听他们讲话很艰难吧,一字一顿的,也有可能是受中文授课的习惯影响。
感觉来这里的厦大本部老师普遍都不积极,有的老师还要待这里很久。这种感觉,就像中小学的班主任。厦大本部的老师也普遍集中于中文系和中医学,部分老师也是去年刚招的。据说第一个学期的金融学老师,普遍差评。
学校的一些办事文件,有的格式也不规范。回复效率通常比较慢,几个小时都很正常。一分钱一分货,和native speaker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马来西亚华人给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捐赠了很多钱,给马来西亚学生丰厚的奖学金无可厚非。但中国社会也有给马来西亚分校不少捐赠啊,而且学校建设的大部分是中国政府出钱。却在这里,除了中国学生以外,其他国家的学生都有奖学金。对比之下,国内哪个大学是没有奖学金的?
图双人间宿舍的同学可能就失望了。别看说是双人间,实际上建筑面积只有15.94平方米。而符合国家规定的四人间也超过32平方米了。这双人间实际上也就是四人间中间砌堵墙。十分的窄小,体验很不友好。大学四年的生活,简直就是蜗居的生活。
差到爆的隔音,十几米外的宿舍闹钟都能听到,甚至对门宿舍的一声轻咳还有隔壁宿舍的对话。楼上楼下挪动凳子、关衣柜,还有助推器关门的声音(扶门把手关门时间少于三秒都是耍流氓!!!)......还有即将开始的二期工程的施工那声音,对于D4和D5的同学来说,更加可怕了。学校并没有对这些隔音的投诉做任何的措施,只能够去适应了。
有的可能说睡不好可以戴耳塞啊。拜托,耳塞对身体可不好。不仅可能导致耳垢被推进中耳,造成耳鸣、听觉减弱、疼痛和细菌感染,还容易滋生细菌,引起耳炎。
衣柜也没打蜡。假期回去也要记得关紧门窗(包括卫生间的!!!),不然就会生霉。
学校的鞋柜也很小,底层的国内平均身高放鞋进去都关不上,斜放一层三只,如果长靴就更可怕了。不知道学校是不是以为学生的身高都是一米六六。
没有阳台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硬伤。刮大风的时候,晒在走廊被吹飞得可怕。对于住在G层的同学,还要上楼才能晾晒。还有一些区的学生,二十多个人才共用两米多的晾衣架。
宿舍的洗漱台也是奇葩的设计,圆形的洗漱台盆减少了卫生死角,但凸出来不也是增加了卫生死角吗?还减少了空间可利率用。等到水小的时候,接水很麻烦,有的容器还要拿别的容器间接取水。洗漱台盆高出来洗漱台台面么多,洗衣服的时候水溅出来只能地板湿了。
有人说可以用厕所的水龙头洗啊。拜托,蹲下来洗不更麻烦,倒水,加水之类的还要站站蹲蹲。而且长期久蹲,血液流通不畅,双腿很容易浮肿。
而且装修也有很大的问题,房间的地板凸进卫生间那么多。如果洗澡的时候姿势不对,洗完之后卫生间门口的那块地板,湿成一大片。到时候,就拖拖拖吧。还可以安慰自己和舍友,说是在给房间加湿呢。
学校采用的马桶也有很多卫生死角,需要经常清理。如果长时间不清理马桶,尿素堆积,会泛黄的。
床垫也很硬。当然相对于国内的木板来说,还可以。至于良心价......学校南门的房子,大了一半的房子,也才要一个月350马币啊。这么点的房子,都收一个月680马币,还提供这种服务,有点说不过去了。建议自备床垫吧,1.9米×0.9米,可以淘宝买,联系海运。
学校内的超市物价也明显偏高。去夜市的超市,比如卫生纸,能便宜一半!
当地同学性格比较和善,还是很好相处。只要人品不差,避免误会,基本没有什么矛盾。
当地观念比较开放,不是处的很多。很多人都谈了男女朋友。也经常去夜店和酒吧。
年龄差距也比较大,有的十八岁,有的二十一岁,大一普遍是二十岁。
当地人的时间观念有些差别,一般约好几点见面,会迟一些时间。而且他们通常是集体出动的,很少像本部那样看到一个人走的学生。很多人晚上的话出去玩,两三点才睡觉。学习氛围不是很浓。
但学习氛围也不算太差。他们丰厚的奖学金,需要保持在一定的GPA,大部分都会尽力的。考得好也不会说是书呆子,还会求帮忙。但学习氛围真的很不一样,比如有的人说的,双非一本。像名校那些带给你正面影响的人物......个人感觉偏少。
马来西亚主要由三大种族,分别是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现在情况大概就是,马来人占总人口的60%,华人占总人口的25%,印度人占总人口的5%,10%是其他民族和外国人。宗教情况也大概是,六成伊斯兰教,两成佛教,一成基督教,半成印度教,半成其他宗教或无神论。
学校是选址在一个马来人聚集区,旁边是个马来人的村庄。学校所在的雪邦是一个边境小镇,612平方千米内有二十多万人。对比之下,翔安区277.5平方千米有五十多万人,厦门岛内158千米有两百万人。如果在翔安都待不下去的话,在这里更不用说了。学校的生源主要是马来西亚华人和中国人,称呼马来西亚华人的时候不能称为马来人、马华。
马来人和印度人普遍右手用水龙头便后冲洗屁股,左手负责擦拭,这时候左手就不太洁净了。与马来人和印度人打交道少用左手,以免引起误会。
马来西亚的一些东西也挺便宜,普遍集中于化妆品和运动品。虽然马来西亚的热带国家,但水果并不便宜,比泰国、斯里兰卡的贵多了,有的还比中国的贵,在夜市上都能买到从中国进口的水果。
马来西亚的一些东西价格还是比淘宝贵一些,比如手机壳、贴膜,有的同学就是要网购来了,来之前记得多备。淘宝的话,基本是顺丰的价格,一周才到。收获地址填写马校的地址以后,会提示物流转运的。仓库收到货以后,会计算价格。当然,直接淘宝搜也能搜到一些,价格实惠,可以走敏感物。
如果买的东西多的话,海运比较好。目前是0.1立方米53元,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才到。这个比较适合买床垫之类的。
个人感觉热带地区的效率偏慢吧。尤其是斋月,你看着马来人那比平时慢很多的动作......毕竟人只吃了早餐。
快递业之类的还不是很发达,目前费用还是挺高的。
马来西亚相距中国大陆两千多公里远,别看那里很多华人,饮食文化差异也很大。
马来西亚的一些菜还是挺有特色的,先来的时候可以尝尝鲜吧。像马来饭馆的芭提雅炒饭,粉面店的咖喱。
也有很多人吃不惯马来人和印度人的食物,出去专挑中餐和西餐。
学校目前饭堂大部分是马来西亚菜,还有一些是中国南方菜系,而中国北方菜系的基本没有。很多中国学生都吃不惯当地的华人餐。北方的考生,还请留意到这点。
学校的后勤部门还是很垃圾。去年开学到现在,没到九个月,水供应的问题都有两个多个月。一个星期过去了,解决了水发黄的问题,半个月过去了,还没解决水压小的问题。这对比翔安台风过后的,两三天就恢复供应。真不能不让人给差评。
去年还有很长时间碗都不洗,拿抹布抹抹就完事了。现在也有的餐厅严重怀疑消毒柜都不用的,一股蟑螂味。也有同学吃出过苍蝇、蟑螂的。
学校在每天都有几趟接驳巴士,来往学校的东门和沙叻丁宜的车站。在周五及周末的时候,会有前往乐购、IOI、、阿拉曼达等购物中心的巴士。IOI和阿拉曼达每天只有一趟。
马来西亚出了吉隆坡的话没有车都比较不方便了。Uber可以约车,比出租车便宜很多,但还是留心提防。有的学生遇上了讹人的,给了五十说只收了一块。最好结伴而行吧,一个人总归不是很安全。
下车前记得检查随身物品,不然落在车上要给司机跑路费。
因为交通不方便,出游时有的人会约上司机,按小时给钱。当然租车有的,油费也挺便宜的,大约每升2马币,只不过也是要考驾照的。考临时驾照的时间大概要三个月,费用和中国的差不多。考取成功两年后才能申领驾照。所以虽然中国承认马来西亚的驾照,只用考科目一就可以更换,但......一般要大三才能更换吧。
不想考马来西亚的驾照的,可以拿国内的驾照来马来西亚办理国际驾照,有效期是一年。
当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马校不在校内开个驾校,停车场这么空荡。别笑,211的石河子大学也有驾校。
学校附近也有地铁站,但价格并不便宜,当地同学也这样觉得。来回一趟吉隆坡中央广场都要六七十元(37.2马币)了,机场也要十五十六元(9.8马币)。
马来西亚的公交车价格还可以,一般两马币以内,如果办理刷卡的话几毛钱都可以了。当然,有的卡故障率挺高。坐公交车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人刷卡失败的,重复刷了很久。
马来西亚的社会治安也不是很理想,当地人说晚上九点钟这样就不敢一个人出门了。像仙本那那样的地方,还会有武装份子绑架。也有同学出去被偷被抢的,护照之类的弄不见就麻烦了。地铁站台也要小心,这里的地铁站台没有安检,自助售票,几乎没有人巡视的,也有学生被抢了。屏蔽门也很少,在候车时记得保持距离。总之,出门尽量结伴。
学校附近的暴力摩托,声音很大吧。
学校在一些方面还是挺负责任的,经常有保安在来回夜市的路上巡逻。去夜市的时候,当地同学看到一些人也说小心。保安基本来自印尼、孟加拉之类的,工资比平均水准高了一半,也很和善,见面喜欢打招呼。
校内有一些猫,校外也有很多的流浪狗。猫发情的时候的叫声,配合学校宿舍的隔音,很精彩吧。而且猫还经常藏在角落,路过停车场和转角的时候多留意一下,被咬到了这里的医药费不便宜啊。这点上,觉得学校有很多失职的地方了。
宿舍内也有烟雾警报,如果烟雾太大的话会触发烟雾警报,引来消防局。喜欢吸烟的学生,还是选好地方先吧。
学校校内只有一个诊所,也是简单的病了,营业时间不长。学校旁边的也是几个诊所,没有华人。学校虽然有中医学,但中医学的老师没有马来西亚的行医执照。
去医院可以联系学校,有24小时紧急电话。当地同学说,去最近的医院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医疗还不是很方便吧。
说实在的,马来西亚的网络被很多中国留学生抱怨过。不仅是大陆的,台湾同胞的也有在抱怨。在宿舍通常只有3G网络,而且这里的4G......有时候就几kb吧,连QQ都连不了。学校也提供免费的WiFi,当然信号并不稳定,刷微博之类的就很明显的。目前一些视频网站也是可以看720p的,但是今年暑假之后来了人数从2000人到3000人会变成什么样就不知道了。
bilibili是随便上的,超清网速也可以。看国内视频和音乐也不用太担心,给电脑下个Chrome浏览器,装上一个名叫Youku unblock的插件就可以了。
中国学生普遍用Hotlink,马来西亚学生普遍用Digi。
Hotlink实行激活期制度,充值多少天,就可以在多少天发短信打电话。最后一次充值的60天内,都可以上网和收短信。充值一次5马币起,但学校好像只有10马币的。这个费用比较低,中国学生出去也不多,所以用这个的中国学生比较多。
马来西亚全称是马来西亚联邦,是联邦国会君主立宪制国家。
受英国政治制度影响,马来西亚也有上议院和下议院,首相是政府的首脑,最高元首是国家的首脑。
从地理上,马来西亚分为西马来西亚和东马来西亚,面积大约是四六开,人口大约是八二开。西马来西亚同时又称为马来半岛,马来亚。
马来西亚共有十三个州和三个联邦直辖区。
位于西马来西亚的有雪兰莪州、霹雳州、彭亨州、柔佛州、吉打州、吉兰丹州、登嘉楼州、森美兰州、玻璃市、槟城州、马六甲州等十一个州和吉隆坡、布城等两个联邦直辖区。其中除槟城和马六甲以外的九个州都有州统治者。最小的玻璃市州的州统治者称为拉惹,森美兰州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严端,其余七个州统治者称为苏丹。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首都,是国会的所在地。布城是马来西亚的行政中心,是首相署的所在地。
位于东马来西亚的有沙捞越州、沙巴州等两个州和纳闽一个联邦直辖区。
马来西亚的国家元首经由9名州统治者和4名州元首所组成的统治者会议遴选,每届任期五年,并同时选出副国家元首。国家元首外出时,由副国家元首代行职责。马来西亚国家元首的皇宫是位于吉隆坡的国家皇宫,坐落于吉隆坡的西北角。
马来西亚的法定货币是令吉,国际标准代码是MYR,货币符号为RM。1令吉等于100仙。生活中多以10仙为单位,华人按习惯口语称角或毛。
目前流动的货币分为纸币和硬币。纸币分为100令吉、50令吉、20令吉、10令吉、5令吉、2令吉、1令吉,硬币分为50仙、20仙、10仙、5仙。
1令吉的纸币有塑料和纸质,5令吉的纸币是塑料,10令吉以上的皆为纸质。
纸币的正面是马来西亚的第一任国家元首端古阿都拉曼,背面是马来西亚的国花木槿花。
马来西亚国旗由十四道红白相间的横条所组成,左上角为蓝底加上黄色的新月以及十四芒星的图案。长宽比为2:1。
红色象征烈士们在抗战中的鲜血,白色象征人民的纯洁与美德,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及与英联邦的关系,新月图案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黄色为皇室的象征色。
现在,十四道黑白相间的等宽横条代表马来西亚的十三个州和联邦直辖区。
三千万人的马来西亚的高校有500多所,四千万人的福建省只有88所高校,而中国总共有2879所高校。当然,虽然数量上挺多,但规模一般没有中国的平均水准。
马来西亚还有一些国外大学的分校,其中不乏莫纳什大学、南安普顿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当然,学费也不低。这也是马校当年费用制定的标准,高于当地私立大学,不高于外国大学在马来西亚开设的分校。
除了马校,马来西亚还有很多华人聚集的大学。担心考不上马校的也可以看看拉曼大学,综合费用比厦大低一些。实际上,很多马来西亚同学都说,如果厦大不给奖学金,他们会去拉曼大学就读。住宿费也比马校便宜,环境也好点。
拉曼大学的商科也很优秀,会计也是九门免考。
有一些不足,春节假期较短,回家时间不多。中国市场认可率不高,回国发展不太方便。
牙刷。
牙膏。
漱口杯。
毛巾。建议备两个。
拖鞋。
枕头。挑选适合自己睡眠习惯的。
被子。挑选适合自己睡眠习惯的,不想装蚊帐又不想被蚊子咬,温度就要调低到二十度左右了。
卫生纸。
笔。笔的价格也不便宜,如果是日本的那些通常比淘宝贵几倍。
衣架。多备一些,避免停水时的尴尬。
牙线。饭后清理牙齿需要。
晾衣网。晒袜子、衣服、被子时候。
耳塞。
床垫。
超声波洗眼镜机。近视的同学,洗眼镜特别方便。
洗洁精。洗眼镜用的。
香草。驱蚊。
香薰。改善厕所空气味道。
计算器。需要学数学的同学,在马来西亚的考试中可以使用计算器。
中文书籍。中国图书的条理化和简洁,方便知识的理解。
雅思书籍。不能不说,中国的考试书籍很厉害。学校的雅思老师,不知道有几个能在中国的市场活下来。
笔记本。
水彩笔。方便做笔记。
文件夹。存放打印资料。
订书机。
雨伞。
一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2013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清华大学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二
“做清华人,还要学会包容和欣赏。对于你们而言,有了高分,更要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的情感,学会与人沟通。独立并不难,从众更易,既善独立又能合作,才是最难的。
同学们,现在你们对清华园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总想在一步一景中感悟她的宁静与美好。当一切渐渐归于平静,你们难免会发现有很多不满意,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你们已是清华园的主人。希望你们不要习惯于从这些问题旁边溜走,不要放之任之,而是要敢于提出问题;不仅要敢于提出问题,还要学会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设性方案;不仅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案,更要敢于担当,作为一个领导者、参与者,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今天,只有以这种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问题,你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大问题。“
——2014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清华大学201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三
”各位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学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要目光短浅,为急功近利所驱动。“
————2015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在北京大学201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四
“你们作为一名清华学生,有战胜懈怠的毅力,有走出彷徨的智慧,也有耐得住寂寞的情怀,但你们更需要的是不唯众、不跟风,不在意在普通的道路上是否比别人走得更快,而是具有从容地行走在无人知晓的荒原上的勇气。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2012年时任清华校长陈吉宁在清华大学201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五
“要做到这样的百分之一,我的建议是永远带走和大学的脐带关系。
这种脐带关系,最重要的是一种精神,那就是永远的批判精神。不迷信,不盲从,不崇拜任何东西。永远对现状不满足,永远想改造世界,也永远拥抱世界上的美好。因为大学培养的是二三十年后国家和人类的领导者和创造者!当你和大学保持这样的脐带关系,你到50岁后,还会激荡青春的豪情;就是到80岁,还有一个不老的灵魂。”
——2016年邹振东教授在厦门大学2016届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六
“27岁我在电影学院,野心勃勃,风华正茂,译书,写书,招生,办学报,建立电影理论中心,创建中国第一个电影理论专业……咳嗽好几年从不去医院,直到完全垮掉,在朋友逼迫下去拍片子,发现已经是肺结核晚期并引发多脏器衰竭,所有的肺叶都烂了,最大的空洞6厘米乘12厘米。突然之间就从朝气蓬勃进入绝对的濒死状态。医院里每天都有人死去,深夜听到运送尸体的平车推过。死亡再也不是一个哲学性命题,而是近在眼前,真正零距离。
我突然意识到平凡的日常生活多么宝贵,意识到每天目睹太阳升起竟是如此的一份奢侈。三个月后,肺上的空洞奇迹般开始闭合;八个月后我自动出院。
这番经历改变了我,我不再野心勃勃,不再人心不足,生命其实非常朴素和单纯,构成它的元素无非是柴米油盐、男人女人。社会的变化也让我了悟:世界再乱,总有一个角落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我很幸福,三十岁的时候,我嫁给了我爱的人。在多重意义上一次次地经历生死,我放弃了张狂、受伤害感,学会谦卑,感恩,同时从心所欲。事实上,我会感激世界对我桀骜不驯的宽容。逆境总会遇到,直面,承担,受不住就大哭一场,然后笑自己,再走下去,让时光和命运尽量平顺地滑过,我接受,我认可。”
——戴锦华《生命是一件朴素的事情》
七
“健康是一切的根本。没有健康你们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你们到马来西亚,远离自己的亲人,什么都要靠自己。跟在国内读书的学生不一样,他们在心理上会更加地平静,他们会感觉他们的父母家人就在身边。你们到了国外留学,心理上会感到更加的不安和焦虑,因为亲人离你们更加遥远。如果有需要,他们要来照顾你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到了外面,一切都要靠你们自己。所以,健康对你们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我由衷地期望各位,一定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练。”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2016级中国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八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祝2017届的考生都能被适合自己的院校录取,前程似锦!
2017年6月9日
不要为了文凭做任何事情!不要!(声嘶力竭)
选择一个学校=选择它的一切。如果只有文凭这一样是你能接受的,那早晚有一天你会后悔。
仅个人观点
首先,上大学就是一个贴标签的过程,那么学校既然是在官方被明确的985高校,那么在自己可选的高考分数段内冲着985这个标签来就没用任何的问题。另外,国内的985211高校甚至于清华北大,学校哪怕再好,学术、科研、贡献等等真的跟大部分的每一个人关系很大吗?不见得吧。一旦当你离开了这个学校,你身上就只有这个标签了,所以在分数合适的情况下选择这里很不错
第二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最清楚,如果自己具有学习能力,是一个上进学习的人,在任何一个学校里面,你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运用到你想用的资源,花费你需要的时间、精力、金钱以及运用你的能力来提高自己的专业以及各方面的能力,然后来充实自己,这一点很重要。没有任何一个需要人的地方,会去抛开能力看问题;
最后,哪个学校都做不到十全十美,但抛开好的只揪住差的一面而全盘否认是不可取的。抓住两点比较核心的内容,具备自身的能力和好的标签,不就为将来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与可能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