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区域最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的若干建议
九三学社扬州市委员会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元素。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协同发力。人才是推动和实现发展的第一资源,营商环境的核心是人才环境,所以,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落实人才政策,努力完善配套服务,才能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一、我市人才环境现状
近年来,扬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持续优化人才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自“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政策20条”出台后,扬州市逐步形成了以宏观政策文件为统领,以N项配套政策为补充的“2+N”人才政策体系。“绿杨金凤”、“广聚英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打造新兴科创名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扬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扬州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后成立,辐射扬州、带动周边,搭建政府、科教机构、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发挥“供给连接需求”的媒介作用,把国内外高端人才作为优质第一资源引至扬州,营造更好的人才环境。
然而,对本地企业而言,依然普遍存在 “招人难”、 “留人难”的问题,对标上海,我们的人才发展环境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我市人才环境存在问题
1、人才政策缺乏竞争力。一是人才政策门槛高,针对高层次人才的政策相对完善,但是缺乏吸引技能人才的专项补贴政策。二是缺乏吸引全球创新性人才、顶尖人才的区别性政策。三是人才政策与人才需求缺乏精准对接。在人才政策上,应该以企业用人留人需求为宗旨,才能真正做到服务企业。
2、企业人才环境有待改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紧缺的问题,技术人才、中高端管理人才、科技研发人员等流动性较大。中小企业自身在人才招引、人才培养、人才开发等方面缺少经验和优势,市场上也缺乏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
3、高校平台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扬州有9所高校,包含3所本科院校和6所专科院校,产教融合的优势没有发挥作用。东大扬州研究院、东大扬州科技园等现有高校平台集聚人才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扬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交流平台建立的时间短,还没有形成量化作用。
三、优化我市人才环境的建议
当前,我们应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主动对标上海,借鉴上海的人才改革举措,积极推进扬州营商环境优化。本人谨提以下几点不成熟、不全面的初浅建议:
1、优化人才引进政策。一是降低高层次人才的设定标准,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关注点放在科技项目实际运营或者科技成果转化实绩。二是出台引进高层次团队的区别性政策,可以在短时间带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实现产业从无到有,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三是完善针对技术工人的普惠性补贴政策,降低员工流动率,有利于企业长远稳定发展。四是人才引进、人才评估等方面设立标准体系、流程、制度,将上海的积分制引入扬州,分类、分级管理引进人才,分阶段在教育、医疗、租房、购房等配套保障方面享受福利待遇。
2 、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一是充分利用现有东大扬州研究院、东大扬州科技园、南邮实训中心等高校平台和载体资源,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人才引进、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等工作,集聚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全力打造科创名城主阵地。二是全面发挥“扬州人力资源国际产业园”等共享平台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入驻园区,形成人才猎聘、人才测评、员工培训、管理咨询等中高端人力资源全产业链服务新业态,以大数据为依据,为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提供精准匹配服务。三是发挥我市高校人才储备优势,积极推进与我市优势产业与高校院所进行产教合作,培养产业高端人才,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新动能。
3、提升政务服务。一是畅通信息交流机制。利用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建立人才政策咨询、意见征集和反馈机制,切实把人才政策用实用好,确保人才政策发挥最大效益;同时,建立线上服务平台,集成和宣传各类人才扶持政策,做到政策解读一目了然,沟通交流及时高效。 二是建立企业人才需求库。将企业人才需求纳入大数据管理,实时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人才缺口等信息,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机构资源,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三是完善人才引进工作。廉洁高效、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象征,利用网络公共平台,对所有纳入人才引进的人员进行全程公开透明化管理,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做好做实人才引进配套服务工作。
4、提升企业文化。一是建立人才培育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解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人才匮乏问题,建立产教融合的职业人才培育机制。二是建立人才开发机制。协助企业制定人才战略规划,选拔员工参与专项技能培训,储备一批优秀专业人才。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现状,选择给予奖金、补贴等短期激励,或者实施年薪、股票等长期激励,增强员工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保障企业持续发展主动力。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人才创造最宽松的创业环境、最普惠公平的扶持政策,是地方经济的最有力保障。
Copyright © 2002-2022 盛煌-盛煌娱乐-盛煌全球注册认证站 版权所有